論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摘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然而,在多元價值觀交融并存的格局之下,受知識水平、社會經驗等因素的制約,青少年難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產生誤解、錯誤認知。因此,我們需要通過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育環境、調節青少年的內在素養等各種途徑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關鍵詞: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1](P201)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民族興旺、國家振興的大事,這就需要我們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其優良品德。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因此,在多元價值觀并存的格局之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課堂、進青少年頭腦,轉化為青少年的自覺追求,已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迫切任務。
一、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
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4月22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 [2](P105)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中國近代史實證明,當世界成為一個整體時,倘若我們不開放國門參與其中,就會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然而,當我們打開國門,西方的一些不良思想也隨之而入,沖擊著青少年價值觀,于是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就突兀出來。
(一)多元價值觀背景下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導向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處于深刻的社會變革之中,經濟利益主體多元化,出現了多元價值觀交融并存的局面。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外來價值觀與本土價值觀、正統價值觀與非正統價值觀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日益凸顯,勢必影響到青少年對價值的選擇問題。青少年一旦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將有可能走上歧途,產生不堪設想的后果。
青少年是成長中的人,社會經驗、知識水平等因素影響著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多元價值觀面前,青少年難免會做出一些錯誤抉擇。因此,多元價值觀背景下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導向作用。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努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3](P23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科學的、高尚的理論體系。對青少年進行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與社會主義本質相一致的價值取向;有利于青少年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抗腐防變的能力,從而使青少年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動因之一。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著的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4](P294)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青少年“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青少年對它的認同與踐行,是為了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四有”新人,為社會主義建設輸入合格人才。如果青少年能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知行”的統一,那么青少年就會將其轉化為自覺行動的內在動力,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同時,走社會主義道路也要求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青少年的頭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導向作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由于沒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向作用,最終導致蘇聯解體,這是血的教訓。
(二)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的程度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標尺。
由于社會制度的不同,造成不同了社會制度間價值觀均有差異。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強調“忠孝”,“忠孝”是那個時代的價值觀。在那一時期,評價一個人品德好壞的標準,就看他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將“忠孝”作為行動準則。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則強調以個人為主體和中心,想問題、辦事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利己的思想。造成這一差異的根源在哪里?歸根結底就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所形成的。現階段,我國的社會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因此,我國現行的價值觀只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效果的標尺也只能是青少年對它踐行的程度。
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全社會青少年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有青少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自覺追求,教育的過程才算最終完成;也只有青少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轉化為自覺追求,才能轉化成巨大的物質力量。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5](P9)但是,一些地區、一些學校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轟轟烈烈,分數教育卻搞得扎扎實實。分數成為這些地區、這些學校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唯一標準,完全忽視對學生行動上的引導,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教育培養的不應該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而是思想上是巨人,同時行動上也是巨人。因此,將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的程度作為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標準是完全符合科學實踐的。
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容是抽象的,我們不能使用抽象的東西去衡量抽象的東西,這本身毫無實際意義。既然抽象的東西不能用來衡量抽象的東西,那么,我們只能從具體的東西里找出一個標準來衡量它。那就是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踐行程度”。踐行是檢驗的前提,程度是標準;沒有踐行就不存在檢驗,只有踐行,我們才能用程度這個具體的東西去衡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向作用,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國現行社會制度本身的客觀要求。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的程度,不僅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標尺,也是青少年自覺抵制不良思想影響并最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精神力量。
二、加強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途徑
加強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僅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是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思想武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知、情、信、意、行五個要素均衡發展的過程,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須實現青少年知、情、信、意、行的均衡發展,完成這一過程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展開。
(一)更新教育觀念,推動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
教育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培養人才的重任。教育的發展、觀念的更新決定著教育的成敗。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6](293)由此看來,任何一種改革首先是與舊思想觀念的決裂,思想觀念更新了改革也就算成功了,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第一,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人文關懷柔和在一起,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個通病,就是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時,把青少年看成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在教育的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從而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青少年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觸情緒。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一是長期以來對教學主體問題的認知。誰是課堂的主體,今天看來,青少年是課堂主體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在某些學校、某些地區說一套、做一套,青少年仍然是被接受教育的對象。二是過分關注理論教育,忽視引導青少年進行情感體驗。當前,許多學校為追逐名利,教學重點多放在理論教育上,忽視引導青少年從實際生活中獲得道德體驗這一重要環節。三是學校看重的是青少年的學習成績,而不是青少年的自身道德修養。在這種環境下,青少年成了冷漠無情的考試機器。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時,只有將“科學性”與“人文性”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推進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
第二,將青少年發展的普遍性與差異性相結合。青少年一般是指12歲—18歲這一特定群體。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既表現出這一年齡階段個性發展的普遍特征,(諸如受遺傳、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價值取向等因素的影響),又表現出個性發展的差異性。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時,不能使用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方式、方法既要有廣泛性,又要有針對性,在照顧到大部分的同時又要照顧到青少年個性的發展。
第三,將主要教育方式與輔助教育方式相結合。傳統教育由于受條件的限制,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教學的主要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教學設施的完善、教學模式的改進、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過去單一的教學方式已被打破,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但是許多教育者陳舊觀念未得到根本改變,使得傳統教育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現代的教育手段所容納的信息量、知識量更大,更容易吸引學生。所以,我們在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時候,教育者要更新觀念,將教學的主要形式和輔助形式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優化外部環境,促進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
所謂外部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環境、社會等因素。外部環境雖然對人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但是對成長中的青少年而言,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推動力量。“孟母三遷”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優化外部環境對促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其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融入課堂情景教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個和風細雨、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最終實現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僅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去完成這一任務不僅不可能,還顯得有些苛刻。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除了專業理論課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將它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形成一個隱性和顯性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環境。一方面,采用培訓班、研討會的形式對非專業教師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論教育,只有非專業教師準確把握和理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后,才能更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融入到非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中去;另一方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與非專業課內容銜接起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編寫非專業課教材。
其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是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這一場所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要充分發揮校園廣播、板報、宣傳欄、標語的導向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其中;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校園文化建設主體的頭腦,形成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參與各類社團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要結合實際,進行先進典型教育,從“三個貼近”的原則出發,在本地區、本學校發掘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感召青少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精神文明建設,使人與社會環境達到和諧統一。人與社會環境產生一種互動效應,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社會環境達到人的內在和外在的和諧統一,也就是讓社會環境陶冶人的性情,使受教育者產生一種內在的感化。時下,在商業利潤的誘惑下,我們的文學作品、影視、網絡宣傳內容“三俗”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青少年深受其害。因此,我們要要從源頭做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指導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主流文化,培育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使出現在青少年面前的文學作品、影視、網絡、音樂真正達到“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
(三)調節內在轉化過程,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
影響事物發展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外在因素,即外因;一個是事物的內在因素,即內因。盡管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但在一定條件下,外因制約著內因的發揮。外部環境雖然對青少年的成長不起主導作用,但是最終還是需要青少年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追求。
首先,引導青少年科學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轉化為青少年的理論知識。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時,要不斷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南;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科學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與堅持社會主義相一致,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績的根本保障。幫助青少年理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脈絡,靈活使用疏與導的教學方法,為青少年答疑解惑,最終實現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認識。只有青少年科學的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會自覺的接受它、認同它。
其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不能轉化為青少年的價值觀念,除了教育者的灌輸之外,青少年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也是極其重要的。馬克思認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7](P286可見,要想青少年能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需要把它變為青少年的需要,培養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情。怎樣培養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呢?教育者要主動關心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情與情的碰撞。只有教育者與青少年的關系融洽或者青少年認同該教育者,才會認同教育者所傳授的內容。另一方面,需要營造和諧的家庭、社會環境。當前,家庭和社會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下建立起來的,如果在這一體系下建設起來的家庭、社會環境氣氛失和、丑惡叢生,青少年又怎么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產生感情呢?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關心青少年的學習、生活,讓青少年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建立起來的家庭、社會的溫暖,青少年才會對它產生認同感。一旦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產生認同感,他們就會主動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內在價值觀念,并主動將其作為行動的指南。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要與青少年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培育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情。
培育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情,這個感情講的是持久式的,不是朝三暮四式的。如果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情是朝三暮四式的那種,那么等于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前功盡棄。因此,我們還需要將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情轉化為青少年的持久情感、形成頑強的意志力并轉化到實際行動中去。
(四)豐富實踐途徑,深化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
學習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并轉化成為物質,才能顯示出理論的力量,理論是否正確也只有回到實踐中才能找到答案。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或者停留在口頭上,無異于紙上談兵毫無實際意義。可見,實踐是深化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根本途徑。具體說來:
第一,開展榜樣評選活動,讓青少年參與其中。榜樣的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當我們開展榜樣評選活動時,青少年會自覺的按自己所掌握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要求去判斷對象是否符合要求,無形中使青少年與榜樣的距離靠近,同時也會在無形中模仿榜樣的行為,這就更進一步深化了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
第二,讓青少年嘗試著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者。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增強青少年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青少年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角色發生了變化,這種角色的變化對青少年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強化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作為宣傳者,由于角色的轉化,就會自覺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而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深化。
第三,理論回到實踐中不僅能使理論本身得到豐富,還能激發主體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青少年在參與榜樣評選活動、宣傳活動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困難。當青少年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時,反過來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青少年或者加強理論學習、或者求助于他人,這對青少年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總之,推進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踐行,單純依靠理論教育是行不通的。只有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改變受教育的環境,讓全社會行動起來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3]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M].河北:學習出版社,2001.
[2]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5]、[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